
文字全文:
电子动态版《清明上河图》自世博移师香港展出,百万张门票打破了香港本地节目出售门票总数的最高纪录,充分证明了香港市民对中华文化瑰宝的珍爱。欣喜之余,人们不禁要问:智慧的长河源头的活水是哪里来的?是谁在世博以此还有整个中国馆让世界刮目相看?
蓦然回首,世博中国国家馆展示总设计师、中央美院院长潘公凯出现在「智能的长河──电子动态版清明上河图」香港展开幕礼的阑珊处。
作为总设计师,他是如何率领团队开创出如此震撼人心的杰作呢?潘公凯认为,要在世博设计大擂台出奇制胜,应尽可能用艺术文化手段来做。中国历史上城市营造的智慧用《清明上河图》来体现,可谓神来之笔。因为中国是最早出现城市的世界上几个文明古国之一。在世界城市发展史和世界建筑历史上,中国在城市化进程方面从古代开始就是举世公认的。遗憾的是中国的建筑材料基本上都是木头,不像希腊的城邦建筑都是石头,很难存世。
潘公凯坦承,清明上河图算是我们找到最早的比较完整的现实城市生活记载。它是宋代汴梁的一个城乡交接部,城里就是城市,城外是乡村,非常的热闹,也很繁华可以说较好体现了中国古代城市的智慧,算是比较好的一个载体。
《清明上河图》百米长卷的动态展示,应该说是中国馆在展示设计上最大的创新,历来低调的潘公凯对此却自豪地说,像这样的呈现方式以往都是没有用过,应该说是我们的原创。自此,引得香港万人空巷的《智慧的长河》香港展的幕后英雄终于揭开神秘的面纱了。
来源:2010年11月10日香港《大公报》
宣传部/编辑整理
2010年11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