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造型展是一个新的起点。社会需要了解美院,教师也需要展示。"2010年9月30日下午2点,造型学院院长苏新平教授的一番话,拉开了"传承与发展:造型学院教师作品展"座谈会的序幕。
座谈会由造型学院副院长隋建国教授主持,潘公凯、王少军、吕胜中、高天雄、陈文骥、展望、孙逊、张烨、刘军、邹跃进、宋晓霞、姜杰、张伟、陈科、孙璐、祝彦春、陆亮、李洋、特邀评论家黄笃、相关部门负责人和热情的学生们齐聚一堂,就展览本身、造型艺术、传承与发展、"美院精神"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苏新平教授指出,这次展览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客观、集体地呈现造型学院教师的作品以更好地面对社会,正确为自己定位,也使社会与观众更深入地理解造型学院并为造型学院及造型艺术的发展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
邹跃进教授认为,教师们的艺术探索使造型本身的特点被充分体现,内容与题材的个体化、表达方式的个性化,均昭示着近年教师们的不懈努力;通过展览,造型艺术在传承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方向与可能性问题将成为值得长久研究的问题。刘军教授就"传承与发展"这一命题表达了他的看法,他所援引的"发明过去"概念,引起在场师生极大的兴趣与争论。黄笃先生则结合他本人所策划的一系列展览,指出对传统的继承不能格式化,传承重在其精神和精髓。
展望教授举出具体实例,表达了他对参照西方与中国艺术发展问题之间关系的看法。吕胜中教授则更重视传承的重要性,强调传承与发展之间完整的历史呈现与展示。
院长潘公凯教授认真听取各位教师的发言,指出展览的可贵之处首先是呈现了美院教师艺术创作的多元化;二是展示了造型学院不断向前发展的新面貌。更为重要的是,中央美院对造型学科的发展始终坚持着基于学理的科学、辩证的态度,即有别于西方艺术教育界重观念轻造型的趋势,将架上绘画与实验艺术并列对待;重视和支持造型艺术,在坚持严格训练的基础上"向前走,而不是没路可走"。这一"中国态度"会对造型艺术的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座谈会上对"老美院精神"的讨论形成另一高潮。"老美院精神"是一种人文关怀的精神,是一种自由开放的精神,是一种孜孜不倦的精神,是美院人引以为豪的精神财富。大家进而讨论了在今天新的"艺术生态"环境下,"老美院精神"应如何进一步引导美院继续走向辉煌。
座谈会的提问环节,许多师生提出了高水平问题进行互动,现场始终洋溢着热烈、真诚的学术气息。
造型学院 汤宇/文 宣传部/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