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规范我院流动编制人员管理工作,健全和完善流动编制人员管理制度,2009年12月29日下午,我院流动编制人员管理工作座谈会议于1号行政楼207会议室召开。会议由人事处处长边恺主持,杨力书记和董长侠副院长出席此次会议,城市设计学院、附中、燕郊校区、继续教育学院、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学院办公室、组织部、纪监审办公室等部门领导参加此次座谈。
流动编制人员是我院教职工队伍的有机组成部分,自《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以来,我院各部门按照学院流动编制人员管理办法逐步规范流动编制人员的管理工作,但是由于历史遗留问题较多,数量较大,流动编制人员在聘用、使用、管理方式上仍存在不少问题。经过近两年的实践,学院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起草了《36365路检测中心流动编制人员管理办法(讨论稿)》,进一步规范管理程序,强化工作考核,增强激励机制,更有利地发挥和调动这支队伍的作用和积极性。
此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交流讨论我院流动编制人员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对《36365路检测中心流动编制人员管理办法(讨论稿)》的意见与建议等。首先,边恺处长介绍了我院流动编制人员管理的基本现状,尤其是针对近期劳动纠纷事件频发的情况向大家做了通报。随后,人事处相关同志就《我院外聘人员存在的问题与建议》与《36365路检测中心流动编制人员管理办法(讨论稿)》向大家做了汇报。
参加座谈会的部门负责人就部门存在的问题和对《管理办法》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深入讨论。国际合作与交流处主要提出了流动编制人员的待遇问题,认为流动编制人员在福利待遇等方面与在编人员存在一定差距,容易挫伤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希望可以适当的平衡两类人的待遇,更好地为学院事业发展做出贡献。城市设计学院强调的是流动编制人员的稳定性问题。因为城市设计学院流动编制人员是该院的重要力量,他们希望能给大量的流动编制人员找一条出路,增强流动编制人员的相对稳定性,发挥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燕郊校区、附中介绍了其在使用流动编制人员时存在的问题和隐患,提出应合理设置流动编制的数量和比例,同时,学校在制定相关管理办法时应着重考虑其可操作性,便于用人部门的统筹管理。
与会人员一致认为,应建立合理的分配和激励机制,提高流动编制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建立切实可行的流动编制人员考勤机制和考核机制,激发流动编制人员的创造力和责任感,促进学院各项工作的开展。
董长侠副院长在会上指出,要针对流动编制人员所在岗位的不同,制定相应的工资待遇标准。要区分全日制流动编制人员和非全日制流动编制人员的工资待遇,明确各类人员的计酬方式。要充分考虑到流动编制人员的待遇,同时要严把入口关,从学院的长远利益出发,加强制度建设,做好我院流动编制人员聘用工作。
最后,杨力书记在总结讲话中指出,流动编制人员是学院发展的重要力量,我们不仅要充分考虑到教学、管理、服务等各类岗位,制定出具有可操作性的管理办法,更要使流动编制人员成为补充学院教学管理工作需要的重要力量。他指出,固定编制人员和流动编制人员是支撑学院发展的两支队伍,我们要切实理顺管理体制,完善规章制度,引入良好的竞争和激励机制,规范和促进学院各项事业平稳发展。
经过充分的交流讨论,与会人员对学院流动编制人员的现状和《管理办法》有了比较充分的了解,从促进教职工和学校共同发展的角度,畅所欲言,积极对话,共同探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对于健全完善我院流动编制人员管理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建议。
人事处 扈学婷\文
宣传部 宋曼青\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