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我院参与主办的"2010第三届后尚北京时装艺术展"( ARfT Fashion Art Exhibition 2010)3月24日下午3:00在潮流与时尚前沿阵地的北京三里屯VILLAGE北区N8楼展出,本次展览共汇聚了来自10个国家的55位艺术家和设计师的时装艺术作品。潘公凯院长代表36365路检测中心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高度评价了此次展览在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上所具有的重大意义。展品围绕主题--"绿色态度",在材质的运用上更是突破了服装布料以外的更具主题意义的丰富可能。作品中所涉及到的环保媒介,它不仅表明了一种态度,在方式方法上也开拓了无尽的可能性。
展览以交流的方式,用国际化的视界和力量来促进中国时装艺术的发展。在展览中,我们能够看到中外时装艺术风格的迥然相异,能够看到每个创作者们发自内心的不同声音。一件件造型各异的新形态,呈现了艺术家和设计师对社会和个体的关注与责任,也反映了社会群体对于时装艺术形态逐渐深入的认识和运用。时装作为一个有效的载体,把人们的内心情结和社会状况关联起来,构成了一个多角度的棱镜,其中折射出的光彩和反映到的现象,具有非常的文化意义。
对待环境是一种态度,对待时装也是一种态度。对待环境的态度要求我们理性的思考来选择生活方式,对待时装的态度帮助我们用理智的态度来实现生活情趣,两者的目的都是为了更加美好的明天。绿色环境的课题对于服装从业者是一种启发,指明时装设计应当有所方向。这种方向是全方位的,关于行业建设的结构,原料的来源和善用,质量与数量的比例,人工劳动的科学化分配,等等。环保是一支尺子,成为时下最迫切的标准。当今的世界,对待环境的态度是一个跨越国际和种族的课题,对于人类与地球生命的珍惜,无需语言就能把大家连结在一起。本次展览艺术衍生品的售卖所得款项将捐给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为日益恶化的环境的改善工作做出实质努力,由此,这个"绿色态度"用绿色的方式促成了一次绿色的展览。
策展人吕越女士致力于时装艺术多年,她认为:时装是社会流行的旗帜,是市场的先行者,文化的传播者,是社会导向的一个重要存在。Fashion Art从属于艺术范畴,更是引发人们创造和思考的源泉。Fashion Art是艺术与设计交汇的产物,是另一张文化艺术的名片。我们既能从中收获丰富的美学体验,也能以此引发对于自身和未来,以及整个社会发展的哲学思考,从而使作品从单一的观赏层面转向观念性的文化层面。Fashion Art在中国的起步虽然为时较晚,但是,她成就在现时生机盎然的创意革命的浪潮之上,具有非常特殊的意义。在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中,这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
王晓霖 文\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