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9日晚6点30分,我院美术馆一层国际报告厅座无虚席。百名艺术界专家学者、媒体记者与美院师生们共同见证了亚洲艺术文献库与现代艺术博物馆 (MoMA) 刚刚完成的两个纪实项目--"未来的材料:记录1980-1990当代中国艺术"以及《中国当代艺术:原始文献》联合发布会。本次活动由亚洲艺术文献库 (香港) 、现代艺术博物馆 (纽约)、36365路检测中心 (北京)、ArtHub Asia 暨民生现代美术馆 (上海)共同主办。
我院美术馆馆长王璜生为联合发布会致辞,来自亚洲艺术文献库的董事会主席杜柏贞女士和MoMA国际项目总监Jay A.Levenson先生分别对所属机构的工作计划做了简要介绍。主办方还特邀Doryun Chong、杜柏贞、宋冬 、黄锐、巫鸿及徐冰六位艺术家、策展人到场并进行了座谈。
"未来的材料:记录1980-1990当代中国艺术"及《中国当代艺术:原始文献》两个纪实项目意义重大。项目通过记录、收集和翻译重要的论述、原始素材和文本,以集中探讨当代中国艺术三十年来的迅速增长和发展。这对于大众更深入地了解当代中国艺术大有裨益。2010 年秋,文献库还将与MoMA 在中国各大城市和纽约联袂推出项目成果发布会。
据亚洲艺术文献库的董事会主席杜柏贞女士介绍,为了深入研究1980-1990这个当代中国艺术的重要时期,文献库特展开了一个专题文献项目,花了四年时间,收集、整理和保存这些弥足珍贵的纪实和原始素材。目前,文献库已收集了数百本八十年代出版物,完成了75 次录像采访及一部纪录片的制作,并将一批著名艺术家、策展人的个人珍藏进行了数字扫描。文献库共拥有七万多个数位文件,堪称为当今世上最具规模和最有系统的八十年代纪实文献库。这批资料将于2010 年9 月免费对外开放。
随后,纽约MoMA的国际项目的总监Jay A.Levenson先生为大家介绍了《中国当代艺术:原始文献》这本书。该书精心甄选了前卫艺术团体的宣言、重要展览的前言、代表性的艺术家之著作、重要的评析论文等原始文本译成英文。这些文档涵盖。书内收录的文本按时间排列,循序渐进地引领读者追溯中国前卫艺术由1976 年至2006 年的演变发展。美国芝加哥大学讲座教授、东亚艺术中心主任及该校斯马特美术馆顾问策展人巫鸿出任编辑一职。
作为压轴环节,艺术家们的对谈亦妙语横生。通过巫鸿和黄锐对谈70年代,杜柏贞和徐冰交流80年代, Doryun Chong和宋冬交流90年代,为观众重构了作品发生的真实背景,他们机智而精彩的对谈博得了全场阵阵喝彩。
美术馆 董慧萍\文
宣传部 宋曼青\图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