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21日下午,学院美术馆一层报告厅,我院老教授、油画家靳之林先生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题为油画艺术的精彩讲座。油画系副主任孙逊老师主持了本次讲座。
靳之林先生人生经历非常丰富,他1928年5月出生在河北省滦南县的一个书香世家,其祖父是清朝秀才,接受过西学教育。父亲文学修养深厚,毕业于专业测绘学校。儿时的靳之林就在祖父和父亲的影响下得到了中西方两种不同文化的润泽。
靳之林先生在五六十年代即以《毛主席在大生产运动中》和《南泥湾》享誉画坛。基于其在不断探索、领悟民间美术中鲜活生命力的本原文化精神,使靳之林的作品在保持了油画语言的同时,融汇了中国笔墨的写意精神。他的作品相当写意,形很不具体,大感觉却具体,笔法灵活生动,意境超脱和超越了该情该境的真实感,达到了本身的一种抽象美。在用笔上不是欧洲方笔摆的理性笔法,而是自由抒发的中国传统的笔墨,生动而不轻浮,奔放而不粗泛,感觉内在细腻,造型丰富深厚,具有鲜明的个性。
在讲座中,靳之林先生还特别与大家分享了他最喜欢的、视为生命的两张画《陕北老农》和《延安最后一场雪》创作背后的故事。
靳之林先生精力充沛,凡事亦很投入,他善用现场写生,即兴捕捉一切自然之美带给他的冲动。当他拿起画笔时,即是纵情长啸。几十年来沉积在他胸中所有的文化积淀、浪漫情怀、不畏艰辛的本能化作激情喷涌而出,直到完成心中的绘画表达。正是这种坚持不懈地探索和实践,使得靳之林给油画这个外来画种增加了独特面貌,也造就了他多彩的艺术人生。已近82高龄的他还在不断进行着新的油画创作,其油画大展已于2010年5月17下午在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此次展览展出作品十分丰富,涵盖靳之林先生从艺六十余年中创作的两百余幅油画作品,近百幅素描作品,及其致力于本原文化学术研究历程的相关文献。
他致力于中国本原文化的研究,为了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民间艺术,靳之林多次和法国学者班巴诺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考察濒临失传的傩戏和辰河高腔《目连救母》。1992年,靳之林曾带傩戏团队到法国和西班牙演出。靳之林对于中国民间艺术的研究和推介,使他在1995年荣获法国功勋与敬业最高委员会颁发的"金质十字勋章"。
靳之林先生还给大家讲述了他三次骑自行车绕京城的故事。"1949年日本投降了,我扬眉吐气地骑着破自行车,绕了全城一周;第二次是1997年香港回归的时候;第三次就是奥运会的时候。我想参加奥运会开幕式,但参加不上了。81岁的我,骑着自行车到了鸟巢,在那儿一直等着看完烟火,再骑着自行车回家。这种感情,可能是我们那代人共同的感情。"
讲座最后,靳之林先生给自己的总结是:"悲鸿恩师的油画箫声引我进入艺术的殿堂;古元同志的版画《菜圃》送我到黄土之乡;陕北窑洞的老大娘给了我两把金钥匙,一把叫生生,一把叫阴阳,打开了民族本原文化的宝藏,打开了人类本原文化的宝藏,转化为情感,融化为血液,万物与我合一,万物与我生生不息。"靳之林先生的真诚、朴实、幽默、爽朗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个观众的心。
美术馆 董慧萍\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