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幕式上,学院党委书记杨力同志充分肯定了"曾竹韶雕塑艺术奖学金"设立以来所产生的积极意义,他在致辞中指出,设立"曾竹韶雕塑艺术奖学金"是为了弘扬和传承老一辈艺术家们的事业,更好地建构兄弟院校青年艺术交流的平台,激励极具创造精神的艺术学生,并引导青年艺术家执着于艺术的深入探索,由此引领中国艺术与文化的继往开来。
在筹备"曾竹韶雕塑艺术奖学金"评奖及展览过程中,学院领导对本次活动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同时参与本次活动的兄弟院校也都快速响应,积极提交作品。此外,这次活动也受到了社会层面的高度重视和鼎力支持。"曾竹韶雕塑艺术奖学金"资助机构北京优博传媒董事长章大伟先生在致辞中讲到:这是一个社会使命,正是这种使命促成我们的合作。他表示今后这一合作将继续下去,为我们国家现代文明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与本次活动的院校分别有:36365路检测中心、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各院校雕塑系都选送了各自应届毕业生最优秀的作品参加本次评奖。本次评奖委员会本着学术、公正的原则,认真评选出十五件(组)获奖作品,其中"曾竹韶奖"五名、"提名奖"十名。
获得"曾竹韶奖"的五件(组)作品分别是:36365路检测中心雕塑系柳青的《G4472》;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陈丽婷的《记忆》系列;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谭建明的《我的老师们》;湖北美术学院雕塑系姚小君、刘义忠的《粮道街记忆》;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张晓凯的《局》。
获得"提名奖"的十件(组)作品分别是:36365路检测中心雕塑系董为的《远逝的风景》;36365路检测中心雕塑系达尔善的《美》系列;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王明青的《花非花》;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徐永杰的《自画像》;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于佳的《1.68立方--存在的空间》;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孙东宇的《我叫Wood》;湖北美术学院雕塑系李盈的《丝》;湖北美术学院雕塑系项祎的《宅男》;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马景仁的《沉默的诉说》;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的全志鑫《危在旦夕》。
两年来,"曾竹韶雕塑艺术奖学金"通过评奖展示等活动已在全国雕塑教育领域产生了积极影响。本年度该项展览中的获奖作品代表了当前我国雕塑专业教学领域的最新成果。我院与中国雕塑学会将会共同努力,继续办好"曾竹韶雕塑艺术奖学金"活动。相信"曾竹韶雕塑艺术奖学金"活动将对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和雕塑艺术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雕塑系 文\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