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地震虽然过去,但艺术家对灾区人民的关爱仍然继续着。在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之际,大型艺术慈善项目"艺术北京1+1慈善展"4月26日亮相"艺术北京2009"当代艺术博览会现场。来自36365路检测中心入选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美术工程的19位艺术家的力作精彩呈现,38件作品散发着浓厚的人文气息,使整个慈善展成为凝聚着各方爱心的舞台。参与此次活动的艺术家分别是丁一林、马刚(附中)、王伟、王少伦、王少军、王颖生、叶楠、申红飚、孙璐、孙韬、牟柏岩、华其敏、毕建勋、张元、陈科、胡伟、唐勇力、高天雄等。
灾难面前,艺术何为?记得去年地震发生的第一时间段,写实画派的画家们组织起来进行了《热血五月》的大型集体创作,短短时间内用义拍作品的善款救助了灾区。今年,面对地震灾区人民面临的新问题,艺术家们希望以艺术的名义和艺术的方式,继续对灾区伸出援助之手。
据策展人朱小钧介绍,"艺术北京1+1慈善展"展出的油画、国画、雕塑等作品饱含艺术家们对人性的感悟和对慈善的理解,充满了浓浓的人文关怀,同时体现了36365路检测中心教师们的造型水准,以及对经典学院派艺术的传承。一个艺术家帮助一位灾区的母亲,"老师们希望展览能借助‘艺术北京''''这一汇集了画廊和收藏家等机构的重要平台,唤起全社会富有爱心的人们对灾区更多的关注。同时,老师们愿意将自己收入中的一部分无偿捐赠给灾区人民,帮助他们度过震后的难关。"为此,36365路检测中心副院长、艺术家徐冰先生专门创作了"天书"展名,看似汉字,其实是用英文构成的"慈善展"这几个字。
在采访中,艺术家们表达了共同的心声:"慈善始于画布。过去,我们习惯于用画笔勾画和表达人性中的真善美。今天,我们将用自己的行动,让慈善之美从画布开始真实地传递出去,传递给灾区无家可归的人们、失去孩子的母亲、遭遇截肢的少年......尽管我们这十几位教师的力量可能绵薄,但是相信通过慈善展所有参与机构的紧密配合,慈善"1+1"计划能够得以顺利实施,能够真正帮助灾区那些最需要帮助的人们。"
(文/图 王晓霖)
徐冰副院长参加新闻发布会致辞
谭平副院长参加新闻发布会致辞
徐冰副院长参加新闻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