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调研会在人文学院举行,党委书记杨力、院长潘公凯、副院长董长侠、谭平、徐冰、副书记孙红培、院长助理诸迪与人文学院院长尹吉男、副院长刘军、李军、余丁及广大教师进行了座谈。会议由学院办主任殷小未主持,学院办、教务处、组宣部、科研办等相关职能部门人员参加,会议围绕人文学院学科布局、未来发展定位、教学与管理实际操作难度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人文学院院长尹吉男汇报了建院以来的总体情况,在学科的拓展方面,艺术管理发展不错,尤其是视觉艺术,在社会产生广泛的影响;文化遗产与法国文化遗产学院合作,得到加强;美术史论引进海归人才学术得到加强。在发展定位上进行了酝酿讨论,形成初步共识:一块是传统优势的部分,加强对亚欧文化交流与碰撞的研究与互动,未来十年形成一个以中国图像研究为主的学派;另一块是以国际化的视野加强对当代文化的研究。且古代与当代文化研究可以互动,形成自己的特色。副院长刘军谈到了共同课教学的现状以及发展的瓶颈问题,历史的惰性与临时性并存;副院长李军汇报了资料室建设与学院图书馆的相关功能的关系等问题;副院长余丁谈到了本科教学宽基础大底盘构想和研究生教学的统一规划、学生实习由于经费紧张无法落实、教师队伍建设等问题。
潘公凯院长肯定了人文学院的发展成绩,他指出,人文学院几年的发展,规模迅速扩大,学科完整,成效显著;在基础建设,尤其是资料上投入很大,造福后人,在国内国际上的影响正在迅速扩大;共同课的并入,是学院宏观策略上的正确选择,现在磨合,效果逐渐显露也是卓有成效的;他很赞赏对亚欧两大图像研究形成中国学派和对当代文化深入思考的发展方向的想法;关于建立基础部来涵盖共同课,使其具有当代文化的思想性,超越共同课原有的含义,重组资源更好的互动,是非常好的思路,都说明班子是肯动脑筋思考的。另外要对美术教育学的发展做进一步研究,提出方案。
徐冰副院长认为人文的基础也是全院共同的,长期以来外界以为美院缺乏人文感或文化感,源于一部分人讲技术,一部分人讲艺术史,二者的结合不太融洽。
会议还就共同课的教学设备、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的定位和发展、教学空间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讨。
(文/图 王晓霖 /宋曼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