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永年先生详细地介绍了研究生部自2003年成立以来的教学和管理情况,研究生部的主要任务是探索培养高层次的学者型艺术家,为此在导师的建制和课程的设置等方面均采取了与其他院校不同的机制,形成了我院独具特色的实践类博士生培养模式,并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在国内外产生良好的影响;在国际合作与交流上,以"五岳看山"活动和参加"设计类博士学术年会"为平台,扩大我院在台湾及海外的影响,为我院成为实践类博士研究生培养中心打下基础。薛先生还就具体教学和管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部门定位;部门的班子与队伍;招收方向与培养对象;与相关部门和院系的协调;高研班的持续开办;扩大招生加强交流与博士创作与论文出版;办学经费与申报科研项目;与本部博士生培养相关的全局等问题。
副主任罗世平在补充意见中,通过在读及毕业博士的结构分析,我院在职中青年教师的比例是1/3,加强了我院后续师资力量的培养,实现了我院宏观战略发展的需要;建立和制定了相对稳定的博士生课程体系;几年探索逐步形成了教学管理导师召集人制度,同时设立课题项目中心、创作教学指导组,并制定了博士生培养实施条例和博士生培养工作条例,逐步规范形成一些探索性的经验。孙景波、袁运生、钟涵等先生在会上积极发言,分析问题,献计献策。
潘公凯院长肯定研究生部的办学实绩,分析了创办实践类博士的缘起和过程,既是形势所逼,也是学院发展的战略需要。先生们积极认真,付出大量心血,取得很好的成绩;比对国际国内形势,我们要继续发展下去,要有三个方面的坚持:一是坚持创作、论文五五开的原则;二是坚持导师组制度;三是坚持学者型艺术家的培养方向。重大问题集体讨论解决。学者型艺术家,从本源上讲是跟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相联系的。在西方说艺术是一门手艺,从古希腊开始文艺复兴以后是这样的。在中国很大程度上,艺术是既得一人于一世,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潮流,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当中非常重要的。培养学者型艺术家跟中国人对艺术理想的本质认识有明确的关系。同时着眼于未来的学术梯队、教师梯队的培养,着眼于未来教师结构当中的人文修养的提高,对于中央美院来说也是有长远意义的。
杨力书记感到很有收获,他认为,下一步工作中研究生部有三个问题需要研究明确:一是研究生部的定位,包括机构、培养目标和学术三方面的定位需要研究;二是把毕业生的情况做个回顾和总结,吸取经验教训;三是在现有条件下稳定规模,认清形势,解决问题。
会议还就研究生部的招生考试、教学空间、办学经费等问题交换了意见。
文\图 王晓霖 宋曼青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