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前几年我院招生人数的持续增加,2009年我院共有毕业生1013人,其中本科毕业生853人,研究生毕业生160人。与我院毕业生首次突破千人大关、毕业生的就业需求达到历史最高这一现状同时到来的是,金融风暴、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各地裁员降薪风潮愈演愈烈,社会用人需求锐减,招聘单位进行人才储备的步伐也更加谨慎。在这种形势下,学生工作部就业指导中心充分发挥就业信息主渠道的作用,加强学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的联系,经过紧张筹备,于12月12日在学院多功能厅如期推出了2008年冬季校园招聘会。
此次招聘会共邀请各类用人单位50家。其中有多次参加我们招聘会的中广电广播电影电视设计研究院、中青新世纪图书出版公司等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也有绫致时装公司、北京富润成照明系统工程有限公司等发展势头良好的民营经济单位,还有由我院校友创办、首次参会的东道形象设计制作有限公司等等。另外,一些实力雄厚的新兴企业为了招聘优秀美术人才也慕名而来,如科乐美软件(上海)有限公司,在当天招聘会后又举办了专场宣讲会,以加强招聘效果。部分外地高校也在就业指导中心的邀请下,为美术类教学岗位走进美院进行招聘。
相比于以往的校园招聘会,学生们对工作岗位的热情更加明显。招聘会现场毕业生往来不断,甚至有部分低年级学生也前来感受招聘气氛和查看人才需求,以为日后的就业做好准备。尤其在一些大的企业、单位展位前,毕业生排队等待与招聘方进行面对面的咨询和洽谈。除了携带个人简历外,大多数学生都专门准备好了个人作品集,以便在招聘会现场就能给用人单位提供扎实的专业功底说明。招聘会当天,如绫致服装公司、东道形象设计制作有限公司等就收到简历近百份,面谈学生数十人,并表示通过初步接触,将对部分学生进行第二轮面试,以确定实习或正式接收的合适人选。
招聘会结束后,就业指导中心及时将发放给用人单位的反馈表进行统计,并结合对用人单位、应聘学生的访谈,对我院这次校园招聘会的特点进行了认真总结和分析。
首先,我院学生就业热情逐渐高涨。随着艺术品市场告别了前些年的火爆局面,越来越多的同学能够清楚的认识到目前就业形势和就业压力。他们开始转变观念,对一些拥有雄厚实力、良好发展前景的企业投去目光。像中青新世纪图书出版公司这类能够提供良好的个人发展平台、拥有北京市人事接收权的单位自不必说,已经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从一开始就吸引了我院优秀毕业生积极应聘,又因为我院毕业生在单位的优异表现,赢得了公司的信任从而继续广纳美院人才,如此一来在学校和用人单位之间搭建起双赢的桥梁。再如经济观察报社虽然只是招聘实习生,但因为强大的品牌效应,还是有同学愿意前往锻炼实践能力,为自己的就业谋求一份机会。而像铭扬美术(北京)教育学院这类做强的美术培训单位对学生也有其吸引力,接洽人数近百。
其次,从各单位对专业的需求比较来看,建筑、设计类岗位仍然占据较大优势,例如中国建筑技术集团公司、北京澳斯派克景观规划设计顾问有限公司、北京视域思维城市导向系统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等等近三分之一的参会单位都直接面向这两大院系。造型类需求则相对较少,主要集中在熠腾(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华娱无线科技有限公司等游戏类企业,其中北京龙语唐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的招聘职位因为直接涉及油画、版画、雕塑等,受到了就业机会相对较少的造型专业学生青睐,接洽人数有60余人。北京金色号角影视策划有限公司,对我们人文学院的学生给予了重点关注,从事创意文案的写作--这也为艺术管理和文化遗产专业的毕业生打开一扇新的求职窗口。
但从另一方面看,学生就业的紧迫感和目的性还需要进一步增强。天津工业大学是今年参会的高校类单位代表,但他们接洽和面谈的毕业生大概只有五十余人,这无疑是在表明外地高校仍不被特别看好。吉林动画学院、江汉大学现代艺术学院这样的外地学校也只能收到二十份左右的应聘简历;而像潇湘晨报社这样的外地普通单位,招聘效果就更差强人意。这些单位认为也许是因为学生综合素质良好,因此期望值较高,造成参会人数、面谈人数与综合类院校仍不能相提并论。
通过招聘会当天实况与各方反馈的综合分析,就业指导中心想与所有毕业生共勉的是,只有与时间赛跑,才能与更多更好的机会握手。希望中央美院的莘莘学子都能在汹涌的就业大潮中做好充分准备,主动出招勇敢搏击,信心十足地迎接挑战。
就业指导中心 王姝\文
王姝 宋曼青\图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