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365路检测中心

bet36365路检测中心
  • 36365路检测中心
  • 新闻动态
  • 教育教学
  • 招生导览
  • 创作研究
  • 校园文化
  • 学生/
  • 教职工/
  • 校友/
  • 信息公开
  • 入口
    • 学生
    • 教职工
    • 校友
    • 信息公开
  • EN
搜索
  • 36365路检测中心
  • bet36365路检测中心
  • 教育教学
  • 招生导览
  • 创作研究
  • 校园文化
  • 学生
  • 教职工
  • 校友
  • 信息公开
bet36365路检测中心
bet36365路检测中心
美院快讯
通知公告
数字院报
专题
视频网
  • 新闻
  • 美院快讯
新闻 / 美院快讯 << 返回
“刺痛与抚慰”:谭平绘画作品展
来源: bet36365路检测中心   时间: 2008.11.16

“刺痛与抚慰”--谭平绘画作品展于2008年11月16日至12月1日在今日美术馆展出。此次展览汇集了谭平近五年来的重要艺术作品约五十幅,其中尤以2006年至2008年创作的作品为主,充分呈现了艺术家在抽象绘画方面不懈的艺术探索以及近两年在此领域艺术创作的新进展。

艺术探索历程


自20世纪80年代在36365路检测中心版画系学习时,谭平就开始关注抽象艺术并进行了积极的尝试。而1989年到1994年在德国长达五年的学习与生活对他在抽象艺术方面的认识和理解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他不仅有机会观摩大量的抽象艺术原作,并且得以深入体会和感受这种艺术之所以产生的社会及文化背景。德国艺术中严谨理性的极简主义抽象和充满感情的表现主义抽象都对他的艺术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他在不断深化地进行点、线、面艺术构成训练的同时,又能够摆脱仅仅是追求形式语言的初级探索阶段,进入到抽象艺术的核心,即精神层面的揣摩与表达,并将这种艺术形式与中国人传统的文化情怀彼此交织融合,从而逐渐形成自己的抽象艺术道路。回国之后,谭平一直以版画为主要媒介进行抽象艺术的创作,自2003年开始创作油画和丙烯绘画,主要以细胞为题材。

艺术理念


在谈到自己的绘画作品时,谭平说道:"我的作品是从一个圆的基本图形逐渐过渡与微观的细胞相融合,在宏观与微观之间寻找确切的位置。图像的形式从大的充满空间的圆,渐渐分解成为游动的点,不断游离于这种时间与空间的不确定的平衡中,通过色彩的一次次覆盖,逐渐将表层的图像隐到后面,最终消失于涌动之中,在平面艳丽的色彩后面,有另一个深度与层次,有着暗示与隐喻,意义与象征。"
著名艺术批评家鲁虹对他的艺术概念给予了一个很好的概括:"谭平在深入研究传统文化与西方‘自动绘画''''的基础上,机智地从中国书法强调时间因素的做法中,成功地发展出了自己独特的艺术概念。这一艺术概念重视直觉与偶然因素的作用,追求绘画的自然生长过程,讲究画笔的手势、动作与笔触表现出来的内在情感。由此,他也成功地开辟了属于个人的艺术探索方向。"

抽象背后的具象


在他看来,他的抽象艺术并不是抽象的,而是"具象"的。一方面,这种艺术形式是基于一个基本的形象,他就是要让这些最简单的视觉剌激发展成复杂丰富的艺术联想。另一方面,他的艺术不是从画面审美或形式结构出发,而是来自非常具体的、此时此刻发生的事情,是为了表达他真正的亲身体验和感受,"可以有人的忧郁,可以有生命的‘痛''''"。

时空的深度


谭平认为,他的艺术是时间的艺术,艺术创作的过程远远大于最终的结果。几乎每一幅画他都要画上十几遍,新的图形不断覆盖旧的图形,每次面对画面时,都是新的开始。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中心的彭峰教授在谈到他的这种创作方法时说:"谭平之所以反复覆盖,除了在不断试探、追究、寻找某种一时无法确定的状态之外,还有一点考虑:他希望作品有自己的历史,希望历史的累积能够在画面上造成一种独特的深度。••••••谭平作品中的深度是一种实际的深度,既体现在时间上,也体现在空间上。就空间上来说,谭平的每次覆盖都会保留一些前一状态的痕迹,都会留下某些东西不被覆盖,在貌似平整的画面上形成一种凹凸,形成一种空间上的叠加的深度,一种不仅可以看见而且可以触摸的深度。鉴于每次覆盖都是在不同的时间里完成的,画面上的空间深度实际上也是历史深度。如果说谭平的每次覆盖都是他在每个时间点上的真实感受的体现的话,那么一幅多次覆盖的画面就累积了他众多的真实感受,就是他在时间中变幻的生命状态的记录。"
彭峰教授进一步指出:"谭平的绘画过程有助于我们理解人生,尤其是理解人生中某些非常重要又易遭忽视的因素。谭平在作画之前对于后面的结果并没有想好,那些最初洒落在画布上的颜色和形状是"被抛"出来的,如同人的出生。随后,这些最初的颜色和形状开始生长,它们可以预示后一阶段的发展趋势,但无法决定随后会成为什么样子。谭平的每次覆盖,都是作品"生命"中的重要阶段。这些都与人生非常相似。"
著名艺术批评家易英对此也评论说:"在巨大的画幅上,先前的符号只留下一点可有可无的痕迹,在一定距离之外这些痕迹都看不见,这些痕迹作为作品的延续性并不为了记忆,而是要从视觉的张力过渡到观念,并在观念的作用下创造新的形式。••••••覆盖后从底子上显现的痕迹改变了原有符号的性质,它如同记忆与现实的关系,现实的积累逐渐把记忆的符号推向生命的深处,有些符号在现实的启动下会浮现出来,有些则会永远深埋。这种偶然性为他实现纯粹的平面或抽象带来启示。"

当代抽象与中国传统


虽然在西方式的艺术教育体系中成长起来,并在德国留学多年,但是谭平对于中国传统艺术十分热爱,中国古代书法、山水画、文人画都是他研究学习的对象。对于自己艺术作品的"中国特色",谭平并不追求显而易见的"中国符号",而是关注作品整体的中国精神与气质。"单独看你的东西的时候,不会想到这是一个中国艺术家的作品。但是一旦放到一个国际的环境中,别人就会感到这是中国人的作品。"这是他坚持的态度。著名艺术批评家鲁虹在谈到自己观看谭平作品感受时,也就这个方面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我观谭平的画有两点很深的体会:第一感到他是将中国古代文人的艺术追求与情致当代化、油画化了,而这一点就是放在中国抽象绘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看,也是极其有意义的。因为这不仅使中国当代抽象绘画与传统文脉有了很紧密的联系,而且使中国当代抽象绘画与国外同类绘画进行对话时,有了明确的身份感;第二感到他的艺术成就主要是来自于对东西方文化的比较学习。••••••艺术家谭平给中国当代艺术家的重要启示是:创造具有中国特点的当代艺术,一定要超越东西方二元对立的价值模式。即一方面要大胆学习西方艺术中有价值的东西;另一方面还要努力从传统中寻求具有现当代因素的东西。而这一切只有在多元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中才可以做到。"

抽象性与社会性的联系


谭平曾在访谈中说道:"好的艺术家既关注自己的内心真实、细腻、敏感的体验,同时他也能把自己的内心体验与当下整个社会的问题同步呼应起来。我的作品,就是此时此刻生活中的感受,同时也是今天中国以及世界所关心的问题,而不只是表现抽象的形式,或是在观念艺术之后复归抽象艺术的问题。"他的这句话在强调其抽象艺术创作的内在内容的同时,也表明了他的作品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关联。对此,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在他对谭平的评论文章中有所总结:"我觉得他解决了‘抽象艺术''''的两个问题:一个是跟社会性发生联系。使"抽象性"和"社会性"之间建立关联;第二个是他自己的创作状态获得了一种自足。任何"抽象艺术"说到底都是有心理自动化的特征,是潜意识和无意识的创造,在中国画家这里更有体会,因为中国自身绘画传统中就有解衣磅礴、逸笔草草等传统。作为一种遗产传到今天,谭平的绘画首先是有社会内容的抽象形态,他对今日现代城市的发展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投以关注,在抽象的结构中隐含了某些象征符号,这就有了一种当代艺术的社会性,在此基础上他达到顺畅表达的快慰。"


(文/图编辑 王晓霖)

 
潘公凯院长出席展览开幕式

 
潘公凯院长与出席开幕式嘉宾亲切交谈

 
谭平绘画作品

 
热情的观众观看展览

bet36365路检测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
花家地南街8号


电话:+86-10-64771114

传真:+86-10-6477-1011

快速链接

  • 信息公开
  • 校长信箱
  • 邮件系统
  • 数字校园平台
  • 网络信息中心

教学院系

  • 研究生院
  • 中国画学院
  • 造型学院
  • 实验艺术学院
  • 人文学院
  • 设计学院
  • 建筑学院
  • 城市设计学院
  • 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
  • 继续教育学院

CAFA资源

  • 教师工作室
  • 研创成果
  • CAFA视频网
  • CAFA课程
  • 数字院报

推荐站点

  • 美术馆
  • 图书馆
  • 艺讯网
  • 基金会
  • 国际学院版画联盟
  • 国际预科
全部站点

版权所有 2007-2018 36365路检测中心 Copyright © 2007-2018 CAFA.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17072388号-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