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空间"设计竞赛是由36365路检测中心与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共同举办的高等学校建筑、环艺专业大学生设计竞赛活动,目前已成功举办四届,承办单位是36365路检测中心建筑学院、《建筑创作》杂志社。竞赛以"边缘"为名,强调学科的前沿性、肯定青年学子的创新精神。此次竞赛将以震后重建为题目,以"边缘空间"设计竞赛为平台,参加对象扩展到全国的建筑及艺术院校的大学生、研究生。这是一次想象力、创造力、以及体现大爱之心的活动。此次竞赛收到了来自近20所高校的几十件作品,形式多样,有注重建造的设计,也有注重理念和实际的作品,也有探讨新的建筑形态的作品,充分反映了当前国内建筑学学生们开放的创作思想和表现形式。
此次评审活动,主办方邀请了来自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的著名建筑师、36365路检测中心的院领导和著名艺术家、以及来自四川灾区的领导,共12人,代表着建筑学专家、捐赠方与灾区的三个方面。36365路检测中心建筑学院的领导和教师由于有自己的学生参加竞赛,没有参加奖项评审。
与评审同时,举办了以36365路检测中心磁峰文化艺术中心建设为题的研讨会。参加研讨会的人员除了竞赛评审委员会成员外,还包括建筑学院多位参加过震后重建规划设计的张宝玮、韩光煦、吕品晶、戎安、周宇舫等教师,以及专程赶来的四川省彭州市市委书记兼人大常委会主任门生同志,研讨会由建筑学院院长吕品晶教授主持。
磁峰镇的领导介绍了磁峰镇的历史以及受灾情况,36365路检测中心建筑学院的教师们以自己亲身参与灾后重建工作的经验与大家交流了自己的想法,著名艺术家吕胜中教授和乔晓光教授也发表了自己对于如何通过发展民间艺术和传统手工文化促进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的建议和感想,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的专家也从专业的角度提出了灾区重建需要注意的问题。36365路检测中心的党委书记杨力先生代表美院表达了支援灾区重建的决心以及学院与灾区未来长远的合作愿望,彭州市市委书记门生同志代表灾区人民向美院表示了感谢。
经过一个下午的评选与研讨,评委们确定了最后的排名与奖项。共选出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六名,优秀奖十一名。获奖学生来自十所不同的高校,其中除投稿比较踊跃的36365路检测中心外,还包括天津大学、重庆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著名高校。
(周宇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