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我院人文学院文化遗产学系发起,与造型学院油画系材料工作室和中国画学院联合举办了为期十一天的"民族文化遗产专题课"。此次专题课的主题被确定为"笔墨纸砚传统工艺介绍与制作",来自安徽、江西的四位民间工艺师分别向我院师生生动地介绍了自己所擅长门类工艺的历史渊源和制作工序,并且作了现场演示,激发了同学们的兴趣,获得了较好的反响。
笔墨纸砚是我国传统的"文房四宝",是进行传统书画创作所必不可少的工具材料。了解这些民间传统工艺有助于对材料和技法的理解。然而大多数同学们并无条件亲临原产地考察其制作工艺流程。此次,课程主办方主动将这些民间艺人们请到学院,把大师们的工坊搬进了课堂,把同学们与民间艺人的距离拉到了最近。
这次被邀请讲学的师傅有:制墨师吴成继、制纸师钱邦发、制笔师叶华延、制砚师陈文武。几位师傅的讲授方式各有所重:吴师傅侧重于现场表演,原汁原味的技艺展示吸引了很多同学,他还邀请部分同学上台尝试模仿捶拍墨饼,使大家切身体会到传统手艺人制墨的艰辛;钱师傅侧重于介绍自己对于传统宣纸制作技艺长期的探索和创新,展示了自己深入研究所取得的新成果,他为了继承和发展宣纸工艺所付出的艰苦努力深得同学们的尊敬;叶师傅兼重口头讲授和手头传授,他不仅讲课生动,更是手把手耐心地教同学们如何扎出一个好的笔头,他还专门向大家讲了自己所理解的传统中国画与周易风水学说之间的联系,与在座的老师同学们进行了学术探讨;陈师傅则侧重于亲手教同学们制作,在他的亲身示范和细心辅导之下,参与制作的同学大都能做出一方像模像样的砚台,收获颇丰。
此次专题课不仅内容与形式较为新颖,也是民间传统工艺走进学院的新尝试。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主办方主动邀请处于弱势地位的民间艺人走进学院,尽可能为他们提供便利和机会宣传与讲授自己所传承的技艺,不仅显示了学院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上的积极姿态,更是实实在在地为民间艺人做了一件好事;二是此次课程由三方联合主办,受众面大大增加,不同专业的同学带着自己所关心的问题来参与课程,相互交流,各取所需,课程的效能被充分发挥;三是此次课程所属的"民族文化遗产专题课"是文化遗产学系四年级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这样就提高了该专题课的地位,使其能够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讲座而真正地走进了"课堂"。
在民间文化遗产的发掘、抢救、保护和传承问题日渐为社会各界所重视的今天,我院正在积极为此做出贡献。此次课程的举办,将原汁原味的传统工艺带进课堂教学,丰富了学院的文化多样性;而民间艺人自身也因得到了来自学院师生的肯定而获得信心,他们所传承的传统工艺也得到了宣传和弘扬,能够从学院出发走向更远。
(人文学院 王禹)
叶华延师傅在讲授制笔历时
陈文武师傅在示范雕刻砚台
钱邦发师傅在示范造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