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地震发生整整一周之际,5月19日14时28分,这一刻,汽笛长鸣,山河动容;这一刻,举国含悲,神州共怆。近千名美院师生,手持一朵白色菊花,身上佩戴黄丝带,聚集在学校多功能厅前的广场上,静静地站在降半旗的国旗杆周围,为四川灾区死难同胞低头默哀。不少师生都眼噙热泪。
5月19日也是全国哀悼日的第一天。为了更好地纪念这个日子,晚20:30,36365路检测中心近千名师生再次聚集学校广场,举行"中国:在灾难中成长--5.12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祭奠仪式"活动,沉痛悼念在汶川大地震中罹难的同胞,并为幸存者祈福。
在主持人简短的开场白后,活动开始,大家首先为灾区遇难者默哀三分钟。随后,实验艺术系李静同学、壁画系王欣同学、孙景波教授和吕胜中教授先后发言并向四川地震遇难同胞表示了深切哀悼。
孙景波教授在其近15分钟的饱富感情、慷慨激昂的演说中指出:"今夜,上千名中央美院的师生站在这里,千百只蜡烛在这里点燃,充满希望,充满感动,让我永远忘不了中央美院的今夜。我为自己的民族感到骄傲,我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在这次罕见的汶川特大地震灾害中,中国人用挽住日月运行的壮烈行为把十万平方公里的死亡之谷,汇成了寸土必争、分秒必争、生命不息的壮丽画卷。一切来自外界的疑问、猜疑的眼神都变成了对中国人敬佩的眼光。不放弃一线希望,不抛弃一个生命,回顾人类历史,何尝有过这样的感人、雄壮的救灾奇迹;可曾有过这样把生命当成比天高、比地重的信念。这就是21世纪的今天,中国政府对每一个中国人价值观的认识,这更是这次抗震救灾中13亿同胞能感受到的生命的尊严。"
吕胜中教授的发言充满激情,铿锵有力,他说:"今天,让我们一起释放这些天来我们全部的悲伤。有道说,多难兴邦。这些天来,我看到中央美院的学生们在灾难面前悄悄地成长,他们不止一次留下了眼泪,这眼泪描浓了三个字--责任感。于是我想说,今天我们释放了全部的悲伤,这悲伤一定能够印证,明天我们民族的再度辉煌,一定辉煌,一定辉煌,一定辉煌......"
在吕胜中教授"一定辉煌"的雄壮誓言结束后,几十名美院同学集体朗诵了屈原的《招魂》辞,之后,空白诗社主持了中国当代著名诗人朗诵会。
"多难兴邦、魂兮归来","无情的地震夺取我们的生命和家园,但扯不断亿万中华儿女血脉相连。"悬挂在现场的条条标语代表着我院师生对受灾同胞的无限牵挂与浓浓亲情。
本次祭奠活动由实验艺术系、壁画系及空白诗社、蒹葭社两个学校社团共同发起。据活动发起人之一的实验艺术系韩宁老师介绍,祭奠活动得到了全院师生的鼎力支持。为了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在仅限的一两天之内创作出最好最多的悼念作品,从创作方案的研究、确定到最后作品的完成,凝聚了很多老师、同学的智慧与汗水,大家充分发扬了不怕苦、不怕累的牺牲精神,连续奋战了几十个小时,最终把创作的精品按时呈现在全校师生的面前。
宣传部 宋曼青 旷粱玉 文\图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