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山泥塑大师喻湘莲走进中央美院"系列活动,于5月9日晚六点半在5号楼A--110拉开帷幕。喻湘莲是无锡惠山著名泥塑大师,她此次来中央美院的系列活动共持续三天,包括:"惠山泥塑艺术"专题讲座、人文学院师生座谈会、惠山泥人捏塑技艺现场表演以及雕塑系师生座谈会四个部分。此次活动由36365路检测中心造型学院雕塑系、人文学院文化遗产学系及学生会主办。
虽然是周末,同学们对远道而来的喻湘莲老人及其泥塑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无论是讲座还是表演现场都是人满为患。年逾花甲的喻湘莲老人身怀绝技却非常朴实、平易近人,她思维清晰而活跃,言谈中不时透出其幽默风趣的风格,引起在座的师生阵阵叫好。
人文学院师生座谈会由李振球老师主持,并且特邀了台湾《汉声》杂志掌门人,著名出版人,设计家,中古乡土文化遗产积极的抢救者黄永松先生。喻湘莲老人、黄永松先生、李振球教授,分别代表了民间艺人、民间艺术的保护者和研究者等不同的研究领域,因此他们之间的谈话各具代表性,非常有意义。座谈会上,李振球老师就之前喻湘莲老师的讲座做了概述,并表示非常欢迎喻老师的到来。喻湘莲老师表示,要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应该做好对传承人的保护。黄永松先生说,以传统手工艺技能形式存在的惠山泥塑,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惠山泥人因其地域性,丰富的文化内涵等各方面而不同于天津泥人张,走出了属于自己的路,他就我们能幸运地邀请到喻老师来美院表演表示祝贺。
同学们经过短短三天的系列活动的学习,收获颇丰。通过喻老师讲座,同学们得到了泥塑知识的普及,知道了南北方泥塑的区别,以及泥塑有"粗活"与"细活"之分;通过座谈会,我们了解到,以惠山泥塑为代表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通过捏塑技艺现场表演,我们看到了喻湘莲大师高超而纯熟的技艺,用眼睛记录了她如何将毫无生机可言的泥土,化作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的过程。
喻湘莲老师在形象造型等方面如此成竹在胸,不是没有缘由的,她自幼学习素描,熟知解剖知识,有着扎实的造型基本功。她强调,同学们一定要扎扎实实学好基本功,那样才能更好地掌握别的知识。做民间艺术同样也需要造型基本功的学习,而学好了基本功对学民间艺术的学习也就变得容易些。喻湘莲老人多次表示能够受到中央美院的邀请,她非常感动。她说,之所以感动不是因为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技艺,而是因为作为一名传统艺人受到同学们的尊重。在她看来,艺术没有高低之分,民间的传统技艺与学院艺术不是分开的,它们可以相互汲取营养,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诚然,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当传统技艺遭遇学院艺术,它们碰撞出的是艺术的火花。
(宣传部 通讯员/于振兰)
|
|
|
|
喻湘莲简介
喻湘涟 女,汉族,1940年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市,出身于泥人世家,是著名艺人蒋三元的曾外孙女。1955年拜无锡惠山泥塑著名手捏戏文名家蒋子贤为师,后在江苏省泥塑彩绘研究班学习,1959年在惠山泥人厂工作,1983年在无锡轻工业学院深造,1979年在无锡市泥人研究所工作至今。1993年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部授予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2005年被中国艺术研究院聘为"民间艺术创作研究员"。喻湘涟历年来潜心钻研,集各家之长,融会贯通,继承发扬了惠山泥人的地方风格,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各级工艺美术展览,并多次获奖。经她修复的历史作品达到"整旧如旧"、"以假乱真"的境地。她与王南仙(彩绘)长期合作达50余年,她们合作的48件套手捏戏文分别被中国美术馆、中国工艺美术馆、南京博物院收藏。1991年所创作的《无锡惠山手捏戏文集锦》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曾多次参加国内外文化交流,被喻为"妙手"。代表作品有《丑角艺术》、《五虎将》、《团阿福》、《钟馗嫁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