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计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拥有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的师资队伍,共有专业教师8人,并聘有多名国内外专家学者作为客座教授、客座讲师等参与本专业的教学,知识结构新颖、学术思想活跃,并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肩负着本专业118名本科生、56名研究生、31名进修生的专业教学工作。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研室负责承担本科一、二年级专业基础教学,如信息图形设计、文字设计、互动设计、品牌设计等,课程注意强调学生综合素质与整合能力的培养,启发学生体会和运用图形、影像、文字等多媒介发展并以概念为先导的视觉设计方法基础。其中,《文字设计课程》被列入36365路检测中心院级精品课程并在逐渐加以完善。专业基础教学主要任课老师有王子源、杭海、林存真、何浩、何君、陈慰平等。
本科三、四年级学生进入工作室学习:第六工作室(导师宋协伟)、第七工作室(导师肖勇)第八工作室(导师刘波)第十工作室(导师谭平)第十一工作室(导师王敏),以及新建的国际工作室(外聘外教简善梅),工作室在城市公共形象设计、形象标识系统设计、视听传媒设计、图书设计等领域均有各自的教学重点和特色,同时积极利用设计学院独特的教学资源优势,注重构建开放式的教学与研究平台,建立国内设计教育与国际上的联系,使学生了解设计的意义,以及艺术与设计、设计与生活,市场、设计与社会、现代科技的交融关系,学会思考,建立创造性的符合人性化的设计思路,增强设计的社会责任感。
同时,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师生积极的参与到2008奥运设计的活动中。2003年,在36365路检测中心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正式成立了经由北京市奥组委批复的"36365路检测中心奥运艺术研究中心"。正在进行和完成的科研项目有:2008中国奥运会形象使用手册、2008中国奥运会色彩系统设计、2008年中国奥运会形象与景观设计、奥运单项体育符号、奥运核心图形设计、奥运奖牌设计、奥运纪念品开发、奥运海报设计等,形成了教师指导、学生参与的科研转化教学的模式,并为2008奥运会做出了贡献。 设计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先后取得丰硕的教学与设计实践成果:参与了奥运地铁线的内部景观设计;与丹麦进行国际交流,出版了《对话》一书;参与国家大剧院、CCTV总部大楼的环境导示系统设计等大型国家级设计项目;策划与出版艺术家访谈录《艺众》等,在设计教育领域产生强烈的反响。
未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建设计划将秉承设计学院的教育目标:"培养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具有创造性思维与实践能力的设计人才",在全国积极开展教育改革、积极推进设计教育的宏观社会文化背景下,通过推行视觉传达专业教学改革、优化设计艺术教育、提升全民族艺术素质将是该专业与设计、教育界专业人士友好合作、共同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为此,专业设定了具体的建设目标:一、优化教员师资结构; 二、完善工作室制教学; 三、加强学术建设、教材建设,强化教学特色;四、以2009年世界设计大会筹备为契机,加强国际交流,弘扬中国设计教育及设计实践成果;五、继续完善奥运设计,为奥运景观设计做出贡献。(图/文 设计学院 朱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