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就业,优化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满足首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2006年北京市提出了用3年时间聘用8000名大学生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村委会主任助理的计划和相关优惠政策。
孙同斌、韩小云成为了我院第一批到北京农村担任村官的毕业生。作为我院第一批到北京基层担任村官的毕业生,他们在农村近一年的时间里工作开展得怎么样、生活状况又如何,带着这些问题,4月27日在学生工作部部长岳峥的带领下,团委、就业指导中心老师以及建筑学院和人文学院的辅导员一行8人,前往大兴区安定镇和西红门镇给我院"村官"送去母校的慰问。
我院的慰问团受到安定镇政府与西红门镇政府的热情接待,双方就村官工作进行了热烈的座谈,具体谈到了我院输送的毕业生到基层村镇后的工作表现和生活适应情况;双方对未来合作的共同展望等。
工作与生活
据安定镇组织部领导介绍,孙同斌周一、周五在镇政府的文体中心上班,主要是办宣传报、组织基层的活动开展等。孙同斌学东西很快,做事投入认真,得到同事们的一致认可;周二到周四则到站上村村委会上班,主要协助村党委书记和支委了解村民情况,同时以自己的力量帮助村民们掌握电脑技术,对于孙同斌踏实的工作作风,站上村村委书记给予了肯定。
韩晓云所在的西红门镇四村村长从机构、经济、发展三方面介绍了四村的情况。四村紧邻北京南五环,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村领导对经济发展的重视,2006年底全村收入就达到1200多万。现在村里的工作重点是全面向教育倾斜,如此之快的发展速度必定急需人才输送。因此说到韩晓云的到来,村长和书记都认为是雪中送炭。韩晓云以非常踏实的工作作风做好村里的各项文案工作,也具体负责文化墙设计等细致的事情;更为可贵的是政治上的进步--她已经提交了入党申请书。
四村村长认为大学生当村官不一定非要是对口的专业,因为他们学习新事物特别快,基础素质较好,所以任何事情都可以尝试。另一方面,村镇的领导也都对毕业生任村官提出了恳切的要求,所谓"先当村民、后当村官", 先学会懂事再去做事等等。因为在农村基层做事,村民素质较低是必然情况,"村官"必须认识到这一点从低处做起,而不是急于求成,才能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在现有条件下发挥自己的能量。
镇党委非常关心大学生"村官"们的生活,像安定镇经济状况在大兴属于比较贫穷的镇,但是他们还是尽能力所及安排好村官的衣食住行。所有村官宿舍都安排在机关而不是村里,吃饭也都在机关食堂,为的就是条件可以稍好一些。甚至在干部宿舍没有空调的情况下,也给村官宿舍全部安装了空调。基层生活肯定仍然跟学生生活有所区别,但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村镇尽量做到缩小与城市生活的差距,毕业生也要努力做好适应的准备,只有这样才能用最短的时间将自己的角色转变过来。
展望与合作
村长说作为一种政策导向和市场导向,村官能提供新的信息,相对来说可做的具体事情比较少。岳老师也在座谈中讲到,毕业生当村官这对于大学生也是一个新生事物,怎样把自身特长与工作找好结合点,在农村文化活动、村容村貌的建设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找到一个和谐的发展方向还需要一个过程。对于美院学生来说,讲求事实,实事求是是一种普遍的良好作风,在当地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来做,不一定重复老路,而是要动点脑筋把工作搞出实效性。虽说是支援农村建设,但最初阶段肯定会添很多麻烦,所以还是要村镇政府工作上严要求,生活上关心照顾。
团委书记张云超表示,去年村官应聘工作一结束,学院就推出了关于与农村建立结对工程"红色1+1"计划,而现在村官就是连接学校和村镇之间的桥梁与纽带,学校作为他们的坚强后盾。有任何问题都可以及时与学校取得联系,大到村容建设小到具体活动,都可以发挥我们的优势、发动学生的集体力量进行帮助。
此次慰问村官既深入地了解美院"村官"半年来的工作情况,鼓励他们再接再厉,为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同时也旨在进一步加强学校与北京基层的长期联系,利用学校的优势,更好地服务北京新农村建设。
最后我院慰问团代表学校向镇政府和站上村、四村赠送了纪念品及学习资料,感谢他们对我院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工作的支持。同时我们也给孙同斌和韩小云带去了优盘、画册和笔记本等慰问品。相信孙同斌和韩小云同学凭借自己的付出和努力会为我院毕业生到基层工作带个好头,也相信美院与基层村镇之间的合作会越来越广泛和密切。(学工部就业指导中心 王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