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365路检测中心

bet36365路检测中心
  • 36365路检测中心
  • 新闻动态
  • 教育教学
  • 招生导览
  • 创作研究
  • 校园文化
  • 学生/
  • 教职工/
  • 校友/
  • 信息公开
  • 入口
    • 学生
    • 教职工
    • 校友
    • 信息公开
  • EN
搜索
  • 36365路检测中心
  • bet36365路检测中心
  • 教育教学
  • 招生导览
  • 创作研究
  • 校园文化
  • 学生
  • 教职工
  • 校友
  • 信息公开
bet36365路检测中心
bet36365路检测中心
美院快讯
通知公告
数字院报
专题
视频网
  • 新闻
  • 美院快讯
新闻 / 美院快讯 << 返回
2008为北京奥运——中央美院奥运艺术研究中心采访记
来源: bet36365路检测中心   时间: 2007.10.9

中央美院设计学院是北京2008奥运的主要形象设计承担者之一,其下属单位"奥运艺术研究中心"是国际奥委会在全球正式授权的第五家艺术设计中心。


 6月5日下午,骄阳似火,我们一行三人走进了设计学院大楼内的"奥运艺术研究中心",近距离地接触了这个展示"中国创意"、代表"中国创造"水平的设计团队。奥运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设计学院杭海副教授和陈慰平老师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充满朝气的设计师团队


百余平米的工作室,几十台电脑整齐地列为两排,桌案上堆放着各式的研究资料和报告,墙壁上挂满了各种各样的设计图样,十几位二三十岁左右的设计师正端坐在屏幕前聚精会神地绘图、调色、讨论......这就是我们进入中心后看到的设计师们的工作状态。


简单介绍后,两位老师开始了他们的讲述。"奥运艺术研究中心成立于2004年初,目前有19名工作人员,都是专职的设计师,基本上是美院的本科毕业生和研究生。这间工作室是设计学院能够为我们提供的最大的一间了,其他的工作室规模都比中心要小。还有一个小工作室在图书馆楼,中心成立初期是在图书馆那边,后来设计学院为我们提供了现在的工作室。"思路清晰的杭老师慢慢开始了他的回忆。中心前期的工作是负责奥运的一些平面设计,主要是课题性的创作,由设计学院的部分在读学生、毕业生和研究生共同进行,创作的最终落实则由专职设计人员来完成。本院平面设计专业的大多数教师都参与了相关的设计工作。但日常工作主要由学生来做,老师在设计过程中发挥控制和督导作用。


硕果累累  饮誉各界


中央美院奥运艺术研究中心是北京奥组委官方认可的设计机构,但是所做的每一个项目方案都要参加竞标。所以,中心获得认可的每一个项目都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不论是在官方还是在业内专家眼里,央美奥运艺术研究中心是五家设计中心里,设计能力最强、获认可程度最高,并且是唯一一个非盈利性的艺术机构。中心成立之初的定位即"为创造08奥运良好人文环境的艺术设计研究、创作、咨询服务机构。"这也是 "为北京奥运"服务口号的由来。由一个非商业性质的艺术院校承担10多个项目的设计,这在奥运会历史上是从来没有的,也是不可想象的,中央美院奥运艺术研究中心创造了这一奇迹。


三年多的时间里,这只由学院设计精英组成的"梦之队",已取得了一系列令人交首称赞的成绩。目前研究中心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主要包括七个方面:

一是奥运会会徽开发使用规范的研究制订,包括《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规范管理手册》、《北京2008年奥运会赞助商使用手册》、《北京2008年奥运会特许产品经销商规范管理手册》、《北京2008年奥运会组织委员会出版物规范手册》以及与夏奥会相类似的残奥会各类手册。"规范管理手册"和"使用手册"对大家来说可能比较陌生,举例来说,比如会徽、导示系统图标,在具体应用时,它的颜色,规格,比例、图形位置等都是要有一定规范的,不能想怎么用就怎么用,否则会造成混乱,影响赛事的正常进行。所以,奥运研究中心不仅要搞出一套设计来,研究制定应用规范也是顶要紧的事。摆在记者面前的十几本各类手册,装桢精美,设计简洁,内容概备,语言丝毫没有含糊不清之处,每一本都让人爱不释手,它们必将在08奥运各类设计作品的具体应用中发挥巨大的规范指导作用。


二是奥运会门票以及注册卡的设计,大家普遍关心的奥运会门票设计工作已于去年8月中旬制作完成,但尚未对外公布,处于保密的原因,未得一见。


三是奥组委形象、奥运会色彩系统、奥运会形象与景观工程的开发设计,包括《北京2008年奥运会视觉形象管理手册》、《北京2008年奥运会色彩系统使用手册》、《北京2008年奥运会形象元素非商业应用图集》等都是由我院奥运研究中心研究制定的。


四是奥运会体育和导示系统图标的开发设计,这两套图标从设计理念的提出到绘图再到应用规范的制定,完全出自美院设计团队之手。其中,体育图标不久前已在美院餐厅跟大家见面了,随着奥运会的日益临近,导示系统图标也将很快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五是奥运会核心图形的开发设计,核心图形的原创属于清华美院,由我们与清华美院组成的团队合力完成。核心图形这个概念,乍听起来比较迷惑,让我们来听听设计学院王敏教授的解释:"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办时,从各类标识到吉祥物,从环境色到核心图形,从单项体育标识到各类宣传品,所有的奥运景观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这样才能突出奥运会整体形象,奥运从准备到举行有一个很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有很多活动,也要有很多材料要设计,需要一个视觉形象来将所有的奥运视觉元素连接在一起,这就是奥运会的核心图形。"《北京2008年奥运会核心图形规范手册》就是研究中心设计制定的。


六是参加08年残奥会会徽征集工作,设计学院副教授刘波的"天地人"方案中选,成为北京2008年残奥会会徽。


七是参加奥运会火炬征集工作,与北京大学工学院合作方案入围,获得第二名。火炬接力设计不仅包括火炬形象的设计,而且包括火炬传递沿途的宣传设计、景观布置等等,它是一项综合设计,本次火炬接力传递距离将超过以往任何一届,这项工作的挑战性可想而知。


此外,对美院人来说,最值得大家骄傲和庆贺的当然要属08年奥运会奖牌的设计了,我院奥运研究中心的方案"瑞"己通过执委会批准,报请国际奥委会批复,"金镶玉"奖牌已通过各路媒体的报道与大家见面了。
披荆斩棘  开拓进取


奥运会的艺术设计不同于一般的商业设计,它是一项时间漫长、工作量巨大的工作。从04年至今,奥运艺术研究中心的设计工作持续了三年半的时间,周期如此之长的设计,所投入的人力物力,是任何一个设计公司或商业团体承担不起的,但是一个与商业利益毫无关系的艺术院校却做到了。


奥运会的艺术设计难度如此之大,一方面是由于它事关国家民族的文化形象,万众瞩目必然会导致众口难调。另一方面是由我们的国情所决定的,我们国家是特别注重意识形态的,比如像"什么图形最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这种问题的讨论往往会是一场持久战。


奥运艺术研究中心的工作程序通常是这样的,大家经过讨论研究制作出几十个方案,交由负责人审核,经筛选后,再由领导审核,领导看完后,再请有关专家学者提意见,然后再逐级逐层的上报给更高层的领导,最后到了北京奥组委执委会那里。上报审核的过程曲折复杂,方案必须满足各方面的要求,常常是所有方案被全部推翻,从零开始重新做,再审核,又推翻,再重做。如此长时间、不计回合次数的拉锯战,设计师的身体、精神上的压力往往回到了一种极限。所以最终拿出的方案不一定是最好的设计,但一定是最恰当的、最能满足各方面要求的设计。


在设计过程中最为波折的就是奥运核心图形了,核心图形是由中央美院与清华美院组成的团队合力完成的,其原创是清华美院。在设计时,主要考虑了丝绸、书法、国画、印章、汉字等多个文化元素的融合,如何选取能够表达各种文化元素的形式和怎样将这些形式构成一个和谐的系统表现出来,是摆在设计师面前的紧要课题。同时还要考虑各个方面的问题,原则性,国际性,奥运精神,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地区间的文化差异等等。可以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图样很多,比如龙,虽然在中国是一种祥瑞动物,但是在西方,就往往被看作是邪恶的象征,所以考虑到国际性问题,就不能采用。


此外还要考虑图形是否利于理解,是否和历届奥运中出现的设计因素重叠等等......比方说在体育图标设计的方面,就采用了"字"的形式与往届相区别。中国汉字本源形态是象形的,象形文字本身就含有可被以行为状态认知的识别性,富有意趣。这些意思图形既是字,又包含动作表现,用印章的形式表达出来,既有很强的"可识别性",又很有传统文化的韵味。


如此艰难和漫长的设计历程,对人的身体和意志力都是很大的考验。以体育图标的设计来说,连续四五周时间,杭老师和陈老师基本上都是在凌晨三点多钟才结束工作,回去休息,九点钟回来继续工作。设计人员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也是巨大的,设计师的工作是需要别人承认的,方案不停地被推翻、重做,甚至设计师的能力受到了质疑,设计师的尊严受到了极大的考验,一般人是承受不了这样的心理压力的。所以每一个项目下来,几乎都有一大部分学生和老师病倒,住院的、打点滴的、甚至还有一位设计师在输液过程中晕倒了。


但是,艰难险阻挡不住奥运研究中心设计团队的前进步伐。陈老师感慨地说"我们是为了我们国家民族的形象而工作的,这项事业一定要做好。一想到我们的设计不仅要在08年奥运会上呈现在世人面前,还要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等各种媒体传播到世界各地,我们就有动力继续做下去了。"对国家形象高度负责的精神和强烈的民族文化自豪感正是这支优秀的设计团队凝聚力和动力的源泉。在这期间,美院里的许多师生都为奥运的设计工作作出了很大牺牲。设计学院王敏院长,同时兼任北京奥组委艺术中心顾问,每周都要两地跑,以便将最新的思想精神传达下来。有的研究生为了奥运设计,选择了延期毕业,参与研究中心工作的老师一边要承担繁重的教学工作,一边还要完成中心的设计任务。像陈老师从读硕士时就参与中心的工作,现在成为设计学院的教师了,上完了课就到中心来工作,基本上没有私人时间。还有王沂蓬、肖勇、刘波、宋协伟、林存真等老师,他们不计报酬,为奥运设计做了大量的工作。


在奥运艺术研究中心的运行过程中,我们的学院党委给了奥运艺术研究中心强有力的支持。杨力书记、潘公凯院长、谭平副院长等院领导一直密切关心和支持着中心师生的工作。在经费方面,由于研究中心没有任何赞助商,也不是创收机构,虽然奥组委会在每完成一个项目后发给一定的资金,但是这些钱不足以维持中心的运转,在这方面学校给予了很大支持。


接下来,奥运艺术研究中心将要进行的主要有两项工作,一是火炬传递计划中沿途的景观设计,二是奥运相关产品的开发设计工作,两项任务一直要持续到明年8月份。在奥运会期间,还要进行转播规范、景观布置等的设计工作,研究中心的工作会一直持续到09年,完成后期的一些设计工作,它的历史使命才算完成。


奥运会结束之后,奥运艺术研究中心将会对所作的工作进行总结,对所有的设计工作,如创作思路、理念、过程等进行拍摄记录,收集整理最终形成一份翔实的工作报告,为今后中国再次举办类似的大型盛会提供宝贵的经验。(特约记者 刘加全 李倩 李未韬)

bet36365路检测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
花家地南街8号


电话:+86-10-64771114

传真:+86-10-6477-1011

快速链接

  • 信息公开
  • 校长信箱
  • 邮件系统
  • 数字校园平台
  • 网络信息中心

教学院系

  • 研究生院
  • 中国画学院
  • 造型学院
  • 实验艺术学院
  • 人文学院
  • 设计学院
  • 建筑学院
  • 城市设计学院
  • 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
  • 继续教育学院

CAFA资源

  • 教师工作室
  • 研创成果
  • CAFA视频网
  • CAFA课程
  • 数字院报

推荐站点

  • 美术馆
  • 图书馆
  • 艺讯网
  • 基金会
  • 国际学院版画联盟
  • 国际预科
全部站点

版权所有 2007-2018 36365路检测中心 Copyright © 2007-2018 CAFA.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17072388号-2 .